close
Duriel小觀點:
 
這篇開示讓我想到一瓶Aura-Soma的瓶子<B26-Shock Bottle/Humpty Dumpty驚嚇瓶/蛋頭人>的肯定語: "生命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",對於變動,我們能做的就是平靜的面對並接受,同時,帶著自由意志與清明,放下過去錯誤行為帶來的結果,進而創造並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;因為,最後能拯救自己遠離一切怖畏、塵世的遊戲、不安全感的,只有願意傾聽並信賴內在佛性、自我提升、洗心革面的自己。
 
B26.jpg
 
驚嚇瓶,是幫助我們活在當下,並同步處理累世至今的一切驚嚇經驗,以身心靈的角度來說,這是靈魂印記;佛教而言,便是業力。當我們從一切物質與不安全感的幻像執著中解脫出來時,也就是我們歸於中心、找回真正的自己、拿回自己的力量,重獲真正幸福的時刻。
 
如同仁波切開示的,「做一個有靈性、有想法的人意味著能夠面對真理,並且屈服於真理,不論眼前的境界是好、是壞。當好的事情發生時,珍視它。當壞的事情發生時,不要過度情緒化、太過慌亂或歇斯底里。這也是皈依佛、法和僧真正的意涵。
 
珍貴好文,與大家分享,共勉之~
 
<PS.宗薩欽哲仁波切是來自不丹的轉世活佛,同時也擔任過"高山上的世界盃"電影導演,曾旅居歐美多年,佛法開示風格以顛覆邏輯、直白而詼諧的方式點破一般在生活、修行上的盲點以及對於佛法真實義理常見的誤解,智慧橫生,妙語如珠,因此被公認為文殊菩薩化身,亦是受許多佛教徒喜愛的一位藏傳佛教上師。>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MG_0953.JPG
物質主義的遊戲永遠無法真正地根除不安全感
 
很多人相信,如果有很多錢,或者有個好丈夫,或者晉升為高官,你就會幸福。
 
但事實並不總是這樣。
 
很多有錢人沒有時間欣賞金盞花美麗的黃顏色;一個好丈夫可能有勃起障礙;一個有權有勢的高官可能有具“壁櫥裡的骷髏”,日後將會回來纏擾他。
 
所以,他們必須認識到,「物質主義的遊戲」永遠無法真正地根除不安全感。
 
這可能有點難以理解,因為不知為何我們有種盲目的概念——「有錢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」。
 
表面上看,這或許暫時看上去是真的,但是如果你太過屈從於物質的誘惑,意味著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確定的、隨時可能變化的事物上。
 
我的一個學生曾就讀於一所尊貴的英國學校。她很漂亮,很多男孩兒喜歡她,努力想引起她的注意。有一次她來看我,有位家境富裕的仁波切的兒子徹頭徹尾地愛上了她。他開著華麗而俗氣的車,舞動著LV的包,把勞力士錶換成了百達翡麗,非常努力地通過這些來向她獻殷勤。但是這些恰恰和她喜歡的相反,因而讓她畏縮不前。
 
她寧願和會讀莎士比亞的書、會聽瓦格納的歌劇,並且能夠討論生活中錯綜複雜的事情的人約會。這清晰地表明,如果你變得太物質主義,你就總會有種自卑感。
 
我們所認為和談論的所謂幸福,永遠蘊含著痛苦。
 
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幸福,甚至擠青春痘也包括在內,只是一旦做過了頭,就變成了痛苦。長青春痘不是好事,但是擠一擠能帶給你某種快樂和滿足感。在這個例子中,沒有人會因為擠青春痘可以體驗那種快樂而喜歡長青春痘。
 
與此同時,簡單地說,我們所認為和談論的所謂「幸福」,這些幸福總是蘊含了痛苦。
 
首先我們需要問,如果所有情緒都是苦,那麼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是什麼?
 
我們生活中通常所說的幸福,實際上是非常令人困惑的。這有點兒像是擠青春痘帶來的滿足,快樂只依賴於短暫的痛苦的解除,一旦擠完,痛苦就會回來。
 
這也有點兒像是婚姻,本應對解除孤獨有所助益,卻也帶來痛苦。或者,如果在你面前有很好的食物,例如精緻的義大利麵條,美味可口,但甚至在吃的時候,你就開始擔心多餘的碳水化合物,然後關於血壓、胃、六塊腹肌、失去英俊外表等等一大堆憂慮就突然出現了。
 
所以生活中我們所謂的“幸福”真的是非常不完美的,並且很快就會發展為痛苦。然而,即使在這個不完美的輪迴中,一個人還是可以通過生起滿足感而試著拼湊一點點幸福。當你滿足的時候,幾乎不會感到厭倦。只有當你太過貪心的時候,才幾乎不可能感到興奮。
 
被認為是所謂“命運”的一切事物,
都是我們通過自己的無明製造的。
 
命運是一個難以把握的詞。
 
如果把命運和因緣詮釋成同樣的意思,那麼當然,佛教相信命運。
 
但是在英文的普遍使用中,“命運”這個詞似乎有“超越個人控制”以及 “被一種超越人掌控的力量所事先決定”的含義。
 
既是如此,命運當然就和因緣不同,也就不符合佛教的理解。
 
佛教的見地是這樣的:好比撲克牌遊戲。開始時你總是有機會選擇不發牌或者不玩牌;然而一旦牌發了,也開始玩了,你就得遵守遊戲規則。
 
另一個例子是,你總是可以選擇不去煮蛋,即使開始煮了,你也還是有機會選擇不去煮完。但是一旦蛋已經百分之九十九煮好了,就很難讓它只煮到百分之五十,因為你已經創造並啟動了將會產生結果的某些因、緣和行為。
 
所以佛教徒不會同意,是「某個人」或「某種超自然的因」設計了命運,並且在很早以前就事先確定了結果。
 
事實上,你有能力去擁有你想要的那種命運,取決於你自己。
 
也就是說,因緣既是自由意志又是命運,但是在這裡,命運應該理解為「某些我們以前創造的因緣的結果,而不是在我們控制之外的力量所事先決定的」。
 
無明的持續的習性看上去無處不在,感覺幾乎像是命運,但事實上並不是。
 
我們感覺那是命運,只因我們擁有某些習性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。
 
事實上,被認為是所謂“命運”的一切事物,都是我們透過自己的無明所製造的。
 
然後我們忘記自己創造了它,很久以後,我們認為它是不知怎麼就隨意發生的“命運”,對此我們不會受到責備,也不需要擔負責任。
 
 
皈依佛教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嗎? 
 
什麼是現實?
 
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裡擁有的——觀念、財產、朋友、家庭、關係,這些是現實嗎?這些是永恆的嗎?這些是確定的嗎?
 
從佛法的角度,它們不是。它們永遠都在變化,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。
 
雖然我們都嚮往並朝著某種恆常、確定的幸福努力,但那終究不會發生。它還沒有在任何人身上發生過。在人類歷史上,沒有哪個人永遠幸福生活著的記錄。那只存在於電影裡。
 
可是我們不斷認為永恆的幸福是存在的。還有比這嚴重的幻覺嗎?這是一個絕對的幻覺。
 
所以,當我們皈依佛時,我們正在從這一幻覺中逃離。
 
我們得從承認自己有某些被政府、家庭和文化強加的特定的幻覺與衡量標準開始。
 
特別是在這個物質主義的年代,我們以擁有多少物質來衡量自己、來被衡量,完全忘了自己真正是誰。
 
結果是我們變得如此無聊、老套,所有的人都穿一樣的衣服,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虛幻的目標。
 
相比之下,皈依佛基本上是意味著接受真實的自己,並把我們的本性看作佛。
 
這樣做有許多好處,其中之一就是,試想這會從多大程度上把你從各種各樣沒有必要的假設、希望和恐懼中解放出來,諸如希望被某個派對、晚宴或俱樂部接納,或者害怕不被接納。
 
我不知道你們之中是否有人曾經在上海或北京的街道上徘徊,哪怕只有一次,只是做你自己,不被你擁有多少、和誰交往、有什麼樣的朋友衡量,而只是作為一個簡單的人。
 
或許你應該那樣嘗試一次,即使只是偶爾幾個小時。也許你會看到很多漂亮的事物,因為直到現在,我們看到的、聽到的都是被希望和恐懼過濾過了的。甚至梳頭或者不梳頭也是因為希望和恐懼才做的。
 
所有因為這樣的衡量而導致的壓抑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。壓力太大,無論多少 SPA 和按摩都沒用。
 
人們甚至都不性感也不優雅,因為他們如此傲慢、僵硬,一點兒也不放鬆。不知道自己漂亮的女孩子是最漂亮的。
 
從那些持續緊張、擔心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的大牌模特兒或影星身上,我們看不到任何魅力和雅緻。
 
事實上,看著她們的時候,我們自己甚至也會緊張起來。
 
皈依法意味著接受真理。
 
每個人都想要健康、富有和幸福。如果接受「無論怎麼努力我們都一定會生病、死去、並把所有財富留在身後」這個真理,我們就不會因為想要儲蓄和積累越來越多的財富而變得這麼緊張。
 
如果接受“我們是絕對孤獨的”這一真理,我們就不會參加這麼多的社交活動,因為那沒有意義。當你和一整桌的人交流時,每個人卻都是個體。沒有人知道坐在旁邊的人在想什麼、忙什麼或者隱藏什麼。
 
在一個像波音那樣大的公司裡做CEO的人,或許從不會想到死亡可能在任何時候來臨,或者自己最愛的孩子頭部可能正在長腦瘤。他們不會想到,自己可能會出車禍,然後餘生都會坐在輪椅裡,錯過朋友們舉行的所有聚會。
 
但當一件好的事情發生時,像中了彩票、和好友相遇、生意上的成功等,我們也從未真正知道如何去珍視它。我們會立刻生起貪心,想著如何才能更好,如何投資以得到更多,如何掠奪更多,或者如何誘惑某個朋友。
 
做一個有靈性、有想法的人意味著能夠面對真理,並且屈服於真理,不論眼前的境界是好、是壞。
 
當好的事情發生時,珍視它。當壞的事情發生時,不要過度情緒化、太過慌亂或歇斯底里。
 
這也是皈依佛、法和僧真正的意涵。
 
 
~宗薩欽哲仁波切
arrow
arrow

    大樂¤Duri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